10月29日下午,的一则官宣让不少关注中美关系的人停了下来——经双方商定,将于当地时间10月30日,在韩国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。
发布会上,发言人郭嘉昆把话讲得透亮:这次见面不是“走形式”,两国元首要聊的是中美关系里最核心的“战略性、长远性”问题,还有双方都挂心的重大事项。熟悉中美外交的人都清楚,元首外交从来是“定盘星”——前几次会晤后,经贸磋商的阶段性共识、气候合作的联合声明,都是高层沟通结出的果。这次也不例外,郭嘉昆直接点出目标:“盼着和美方一起,让会晤出实招,给中美关系稳发展再指条路、添股劲儿。”
消息一传开,网上立刻炸了锅。有网友留了句大实话:“早该坐下来聊了,老隔空喊话多累啊”;做跨境电商的张哥犯嘀咕:“就怕谈不拢,我仓库里还压着美国订单的货”;读国际政治的小夏分析:“关键得找‘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’,比如气候、疫情,合作总比对抗强”。连国际社会都盯着—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前几天还说:“中美稳,全球才稳。”
其实对咱们普通人来说,中美关系从来不是“抽象的政治”。它可能是孩子留学美国的签证能不能顺,是超市里美国车厘子的价格,是手机里中美合资APP的更新。这次釜山的握手,说不定就能让这些“具体的日子”更顺一点。
就像郭嘉昆说的:“愿同美方共同努力。”两个大国的稳,从来不是一方的事。这次会晤的意义,说不定就藏在未来某一天——你收到孩子留学签证的短信,或者超市里车厘子降价的标签上。毕竟,大国的握手,最终暖的是老百姓的日子。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