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1日,上海新郎陈先生(化名)的婚礼视频在社交平台炸了——他花37.98万在中优城市万豪酒店办的8888元/桌婚宴,没等来宾客的夸赞,反而成了“吐槽大会”的主角。
“本来想着选万豪这种牌子,餐食肯定稳当。结果敬酒时,好几个长辈拽着我说‘这咸猪手像超市买的半成品’‘八宝饭甜得齁人,不像现蒸的’。”陈先生说,当天伴郎的一句话让他彻底绷不住——“哥,你去后厨看看,橱柜上摆着好多预制菜包装!”
等他冲去后厨,眼前的场景比宾客吐槽更扎心:德国咸猪手的预制包还没拆,冷冻熟虾的盒子堆在角落,连菜单上写的“新鲜马蹄笋”“现做八宝饭”,全是预制食材的包装。更离谱的是桌上的菜——海鲜贝壳端上来只有空壳,白切鸡的盘子底还沉着血水,“说好的‘新鲜大明虾’,咬开后肉质发面,明显是冻了很久的。”
“我花8888元一桌,买的是‘现做’和‘品质’,不是把预制菜加热一下就端上来啊!”陈先生说,他找酒店要说法,对方的回应很坚决:“我们100%没有使用任何预制菜。”可转头,他就收到了酒店的律师函,说他“发布不实言论,损害酒店声誉”,要求立刻删视频、公开道歉。
“我有后厨的视频和照片,怎么就成了‘不实’?”陈先生翻出手机里的素材,画面里清晰可见橱柜上的预制菜包装,以及白切鸡带血水的细节,“要是没做亏心事,为什么不正面回应?”
10月22日,记者联系了上海中优城市万豪酒店的客服,对方只说“无法回应此问题”;再以消费者身份打宴会厅电话,工作人员含糊表示“正在调查”,却始终没解释“预制菜”的争议,也没提供食材来源的证明。
这场风波里,网友的讨论早就超过了“预制菜好不好吃”——有人说“不是反对预制菜,是8888元的价格,得给消费者知情权吧?”有人吐槽“品牌酒店卖的是信任,用预制菜却不说明,这是钱”;还有做餐饮的网友算账:“一份现做的德国咸猪手成本至少150元,预制菜只要30元,差价全进了酒店口袋?”
截至发稿,酒店仍没给出具体的调查结果,陈先生的视频下,已有两万多条留言:“花这么多钱,连吃的是什么都不知道?”“酒店要是真没做,拿出采购记录啊,发律师函算什么?”
其实,陈先生想要的从来不是“搞垮酒店”——他只是想弄明白:8888元一桌的婚宴,到底有没有用预制菜?如果用了,是不是该提前告诉消费者?而对于更多人来说,这场争议的核心,不过是“花钱买放心”的朴素期待——当我们为高端品牌买单时,能不能得到对等的真诚?
毕竟,婚礼只有一次,信任碎了,就拼不回来了。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