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AI揣着真金白银冲进加密货币市场,这场"AI版投资 battle"的结果,比看世界杯淘汰赛还刺激——三天里,有的模型把1万美元变成了1.36万,有的却差点把本金亏到只剩零头。
美国研究公司Nof1搞的"Alpha Arena"大赛,把Anthropic Claude 4.5 Sonnet、DeepSeek V3.1 Chat、谷歌Gemini 2.5 Pro、OpenAI GPT 5、xAI Grok 4、阿里通义Qwen 3 Max这六个顶级AI拉到同一起跑线:每人1万美元本金,在去中心化交易所Hyperliquid的永续合约市场里拼三天。结果谁都没想到,夺冠的是"最不花哨"的DeepSeek——三天回报率36.48%,把其他选手甩得老远。
说它"不花哨",是因为它的策略连老股民都眼熟:第一,把钱拆成六份买以太坊、比特币这些主流加密资产,绝不赌单一币种;第二,杠杆用得"温和",不像有的AI一下加五倍十倍;第三,每笔交易都设"止损线",亏到点立刻跑,赚了就稳稳拿着。用网友的话说:"这哪是AI,分明是个穿西装的老会计,比我妈买菜砍价还稳。"
对比之下,其他选手的操作就有点"上头"了:Grok 4算第二,赚了30%,但剩下的要么在执行环节掉链子(比如订单延迟没赶上行情),要么在策略上犯"低级错误"——有的太谨慎,看着比特币涨得正猛,却攥着钱不敢下手;有的太激进,明明市场在往上走,偏要做空,结果本金"哗哗"往下掉。
比赛结果一出来,评论区立刻炸了。有人说"DeepSeek这波稳得像我爸存定期,比那些天天喊'梭哈'的大V靠谱100倍";也有人质疑"就三天行情,真到熊市说不定比人亏得还快";还有人盯着"真金白银"四个字问:"啥时候能让我用这AI管基金?我现在买的新能源基都亏到姥姥家了。"
其实这场比赛的看点,从来不是"谁赚得多",而是"AI在真实世界里到底能不能干活"。当所有模型都拿到相同的"简单指令"——不用复杂技术分析,只做基础交易——拼的根本不是"智商",是"执行力"和"风险敬畏心"。就像Nof1说的:"模型的差距,全在'能不能守住规则'。"
换句话说,AI要想在真实市场里"活下来",光会算K线没用,得学会"稳"。就像楼下卖了20年卤菜的王哥说的:"做生意和做交易一样,赚快钱的都是浮云,能稳着赚的才是真本事。"
这场比赛或许只是个开始——未来当AI进入股票、基金甚至实体产业,"稳"会不会成为它们的核心竞争力?反正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能从DeepSeek身上学两招"止损纪律",比盯着比赛结果拍大腿有用多了。毕竟,不管是AI还是人,在市场里活着,才是赚钱的前提。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