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9日晚的广州夜空,被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灯光烫出了一片热乎气——当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数到"1",在场近万名观众的欢呼声瞬间撞破场馆顶棚,荧光棒晃成的星海裹着舞台上的"湾区号"虚拟轮船,径直驶进了每个人的眼里。
"这舞狮比我家楼下的还地道!"坐在第三排的广州阿婆攥着老伴的胳膊笑,舞台上的红狮踩着《赛龙夺锦》的鼓点跃过"珠江水"道具,狮头的绒球蹭过旁边的粤剧演员水袖,老广们拍着手喊"够晒正!"。这场以《圆梦未来》为主题的文体展演,把粤港澳的"根"揉得比糖水还绵密:"同根同源"里的醒狮、粤曲和客家山歌串成串,白发老人跟着哼"落雨大,水浸街";"同心同缘"用AR技术把香港维多利亚港的霓虹灯、澳门大三巴的牌坊和广州塔的光带叠在一起,年轻观众举着手机喊"我拍到了三地同框!";"同梦同圆"里一群穿海浪纹校服的孩子跑过,手里举着写有"粤港澳小朋友一起玩"的纸牌,有人感慨"这才是大湾区该有的样子"。
最炸的还是火炬接力——当马琳握着火炬从运动员通道跑出来时,旁边的大叔猛地站起来拍栏杆:"那是2008年奥运冠军!"陈若琳抱着火炬路过时,几个穿跳水队服的小姑娘尖叫"我的女神!";黄金宝踩着凉鞋跑过粤语区观众席,有人喊"香港的单车王子!";最后苏炳添、张家朗、李祎三人站在主火炬台前,当火焰"唰"地窜上高空,全场的"中国加油"声像潮水一样涌过来,连舞台边的志愿者都红了眼睛。
散场时的人群里,讨论声像炸开的爆米花:穿深圳卫衣的小伙子举着相机说"AR地标太炫了,发朋友圈肯定爆";拄着拐杖的澳门老伯摸着纪念章说"能在广州看全运,就像回老家用餐";刚考完中考的东莞姑娘拽着妈手跳:"我看到苏炳添了!他跑起来还是那么快!"有人说"传统元素最打动人",有人说"科技感够潮",但所有人都认同——"这场开幕式,把大湾区的'心'贴在一起了"。
当主题歌《天海一心》的旋律漫过场馆,舞台上的LED屏拼成了一幅完整的大湾区地图,海水蓝的灯光裹着每一个人的脸。散场的观众里,有举着"全运加油"牌子的小朋友,有抱着相机的摄影师,还有互相搀扶的老人——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笑,就像舞台上那团燃烧的主火炬,凑在一起,才亮得最暖。
风里飘着场馆外卖的烤肠香,有人对着手机跟朋友说:"没来看现场真的亏大了——这不是一场开幕式,是我们大湾区自己的'家庭聚会'。"夜空里的灯光还没灭,就像大湾区的故事,才刚写到最精彩的那一页。
















